50年代中期是连环画发展的黄金时期。在大跃进运动中,连环画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,增加了许多特写、报告、小小说、回忆录式的作品和丛书。这一批作品,大都着力于题材,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建设题材,为当时宣传劳动模范、普及先进技术做出了贡献,但在绘画技法上并没有太多的成就。……
全国美协副主席、连环画评奖委员会主任委员叶浅予主持了会议,副主任委员邵宇报告了评奖工作的经过。文化部副部长胡愈之应邀在会上讲话,他指出这次评奖"是开国以来的第一次,这不仅是美术界的一桩大事,也是我国文化活动中有重要意义的事情"。全国文联副主席阳翰笙代表全国文联向获奖者表示祝贺,并向到会的获奖者--授奖。老连环画家赵宏本也代表获奖作者讲话。《美术》1964年第1期发表记者的报道《比、学、赶、帮,加强连环画的社会主义教育作用》。同时发表3篇评论文章,它们是:孙美兰的《谈连环

画〈山乡巨变〉的人物刻画》;陈肃的《连环画的结构和性格描写》;李白英的《连环画文字的艺术性》。评奖和奖励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,它不仅是为通俗艺术形式建造了一个特殊的竞技舞台,而且还为这一大众化的艺术形式提升了社会地位,使连环画在新中国的发展有了出米开朗基罗的社会基础。
连环画评奖之后的优秀作品,以华三川的《白毛女》为代表,它出现在1965年由文化部、全国美协联合举办的"全国美展华东地区作品展览"(即"第四届全国美展")上,何溶以评论《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形象--读华三川新作连环画〈白毛女〉》,给这部作品以高度的评价。
17年来连环画的发展,不仅提高了作为"小人书"的社会地位,也从整体上提高了连环画的艺术水准,出现了一批能在绘画史上立足的作品。由于有社会的需求和政府的支持,其发展也是前所未有的。而在艺术上,这一时期所确立的基本形式和表现方式,这一时期作品所具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,都是连环画发展史上的高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