谈谈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水墨连环画-夏葆元、潘蘅生等

原著: 编文:ttsoo ( 连趣网论坛ID) 绘画:

谈谈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水墨连环画-夏葆元、潘蘅生等

      众所周知,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(76-85年)是中国连环画最鼎盛的时期。文革结束后,人民的文化精神生活空前繁荣,也许是压抑的太久了,物极必反。这一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发优秀的连环画。历史原因有二:一是作为当时的主流媒体—连环画报是美术创作重阵,很多国内一流的画家(国画家,版画家,油画家都有)都曾经投入过巨大精力参与创作。国家大师如:程十发、陆俨少等,油画名家有:陈逸飞、陈丹青、陈衍宁、夏葆元、陈宜明、徐芒耀等,形式也是多样,可谓百花齐放。二是,当时卖画基本还不太可能,画连环画稿费不低,很多画家靠此养家活口。

         我这里最谈一谈水墨连环画(用水墨画的水彩和素描,属西洋画体系)。这一风格在当时,可谓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形式,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。究竟谁先运用这一风格画连环画,在下疏漏寡闻,只大概记得是蒋兆和先生用水墨画素描应该是此一风格鼻祖。

         但正真使得这一风格发扬光大的要首推:夏葆元和潘蘅生二人。

先谈谈夏葆元。70年代上海画坛一哥,人帅画帅。陈丹青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到,上海乃至全国的美术同行,70年代均以夏的素描为临摹和赶超的对象,现在雅昌艺术网其官方网站上有七十年代素描作品图片为证,绝对天才级。可惜时运不济,力作《黄河愤》被认为黑画,从此被贬到工艺美术厂,剥夺专业画油画资格多年。

      四人帮倒台后,通过连环画报刊登其和林旭东合作的  《风波》(连环画报76年第10,11期合刊,感谢kingwei兄台赐教)和《打倒假洋鬼子》(连环画报77年第3期合刊)两篇作品,获得专家和大众好评,再次扬名立万。

      后来有力作《方志敏的故事》(连环画报78年第7期,后出单行本,近年天津美术出过铜板印刷的本,AMAZON上有卖)和《鲁迅的青少年时代》(连环画报79年第6期22页,后79出40开单行本, 80年出20开单行本并获奖)。还有本《徐悲鸿的青少年时代》连环画出版社,近年出版。

     以上均为与林旭东合作(林现为中国电影界宗师级顾问)。另外有《彭青天》(连环画报79年第7期)和《鲁迅读书的故事》(彩色,连环画报79年第6期20,21页),此为夏葆元单独创作。

    现在市面上吉林美术出版社的《孙中山伦敦蒙难》和《悲鸿往事录》(不知是否和《徐悲鸿的青少年时代》是一个画稿?),均署名夏葆元一人。

在其影响,中国70年代末最天才的油画家陈丹青,也创作出了其最出彩的连环画《周恩来青年时代在天津》,76年至80年的陈丹青可谓中国最天才的画家(西洋画体系)。该连环画刊登在1978年第1期《江苏画刊》7幅全及1979年4月《连环画选页》选页中只刊登了3幅。

到了80年代,夏葆元先生逐渐退出了连环画阵地(也许是我不了解),新一代的水墨风格巨匠,潘蘅生横空出世。

潘蘅生以其连环画《潘德明周游世界》刊登在1983连环画报,扬名画坛,此后其 1983.10创作的《孟广德这老头》 (精彩绝伦,可惜未出单行本) 和 1982.11创作的《奇怪的喷壶 》 分别刊登在连环画报上。

2009河北美术出版了《潘蘅生选集》三册,里面有:林海剿匪记、 能媳妇 、 路,要重走、  周游世界(上) (下)  、 她的眼睛可说话、 薄奠 、  母亲、 陌路 、
故乡   、赵尚志等水墨连环画。可谓相当的全了。

另外,据说潘蘅生还创作过 :伊登警长的助手  1987.09 、 重赏之下  1983.07  、刘志丹  1984.08 、 要感谢这间房子  1986.09 、  食人魔窑  1987.03 、 流沙脱险记、 诺言  1987.05、环球旅行记和第三帝国兴亡(李斌等合作,非水墨风格),除第三帝国外,这些我都没看过,不知道是否如选集中的一样精彩。

从专业美术的角度看,夏和潘两位的连环画本身就是一流的创作素描稿,构图,光影,形象塑造,黑白,虚实等形式美因素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造诣,作为学习美术的人来讲是不可夺得的学习范本。

另外,此风格中的佼佼者还有陈宜明、李斌《伤逝》《枫》,郝嘉贤的《船过青浪滩》《啊,枪声》,汪晓曙《血与沙》《深夜棒声》《我是来当儿子的》等,这些作品也是非常非常优秀,留待下次来详细介绍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以上言论只为在下的一些粗浅想法,每次看到这些作品真有种说不出的感动,总忍不住要找人说道,还望论坛方家斧正。。。。。。。

共 1 页,第 1 页   目录  |<<  上一页  下一页  >>|  

精品连环画

推荐连环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