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7月,《连环画报》又从内到外进行了新一轮的改版,经过半年的试行,2010年1月号《连环画报》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了读者们面前,就像该月“编前絮语”中所说:“今年第1期全面、深度改版,提高选题、绘画质量,关注百姓生活、反映时代变化。”并诚邀一批画报的老作者、当年连环画创作的精英再次拿起画笔为《连环画报》绘制或提供作品。还对原有的一些栏目进行了整合,设立了“典藏故事、百姓故事、沧桑史画、世界之窗、插图欣赏、漫画欣赏、精品回顾、阅读与欣赏、漫画天地、世象大千、连坛动态、读者信箱、一题多画、画家介绍(后改为“作者介绍”)”、精品欣赏、画报讲座等专栏,实现了一次“华丽转身”。
综观这一次改版以来的《连环画报》,所发表的诸如范曾的《牧童评画》;李晨的《中国妈妈》;詹忠效的《秘密恋人》、《詹忠效线描作品欣赏》;李斌的《枫》(时隔30年的修订重绘,是画报改版的开场压轴之作)、《杨靖宇》;徐恒瑜的《西厢记》;沈尧伊的《迎春组曲》、《杜伦上尉冀中遇险记》、《春之曲》;周申的《曹操》;吴冠英的《邦斯舅舅》;华三川的《白毛女》;季跃鹏、季芳的《活在多伦多》(连载7期,图281幅);胡博综的《海迪姐姐的故事》;丘伟、丘天、丘雷的《楼兰新娘》;赵仁年的《李清照梅花联招夫》;俞晓夫的《蛇纹短剑》;侯国良的《示儿书——赵一曼就义前留给儿子的信》;胡苨的《八月未央》;楼家本的《泼水节的传说》;马冬梅、沈璐的《鹤之灵》、《水家乡》、《麻三爷和他的鹰》;何保全、于泉滢的《张汶祥刺马》;李晨、马冬梅、贾润潭、沈璐、刘京、刘熙明的《高原上的格桑花》;杨宏富的《画说土山湾》;高燕的《马杰依与公主》;陆朋的《千年》;李舒云、钟增亚、赵隆义的《鱼水情深》;华其敏的《标准》;郑万林的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黎明》;汪观清的《红日》(选段);靳波的《向北方》;黄洪涛的《夕阳落在山那边》、《界河》、《野菊花》、《林海雪原》;贺友直的《贺友直画老上海》(选页);刘铁泉的《成吉思汗》、顾炳鑫的《渡江侦察记》(节选,此佳作是第三次登场,大画面的细节展示,看着很过瘾);徐芒耀的《生活在人民中间》、夏葆元的《芭蕾集锦》、《于是之》;陈家树的《最后一座冰雕》、施振广的《利顺德秘闻壁画》、韩和平的《枫泾古镇》、王怀骐的《红旗谱》(1982年5月号曾刊载节选“护钟”一段25幅,此次全部刊登,连载3期,图201幅);许勇的《摔跤手的故事》;潘蘅生的《青春岁月》;贾润潭的《心窗》;刘国辉的《画家齐白石》;詹蜀安的《依木阿夷》、王弘力的《杨志卖刀》、贾培生的《孙中山》、赵华胜的《赵一曼》、钱贵荪的《秋瑾》;刘旦宅的《石头记人物画》(全40幅,1978年9月号只刊载了15幅)、李延声的《魂系山河》、赵奇的《党费》(1983年7月号首次刊登,此次再载,印刷质量比初刊时上了一个层次)、冯远的《能工巧匠——鲁班》等都是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。同时,开展了连环画多元化编创的宣传,如吴冠英开讲的《怎样画动漫——现代连环漫画创作谈》、张旺开讲的《怎样画CG——数字绘画技法漫谈》、李智开讲的《动画基础系列讲座》、 “架上连环画邀请展”作品介绍等,并在封面设计、装订印刷、版面布局、选题栏目等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变化。但变革无止境,创新无成规,《连环画报》要想继续向前迈大步,就必须在保持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和精神的基础上,大胆运用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思维、新形式和新作品,既吸引画报的老朋友,又能为更多的新朋友所接纳,以求得到更多读者的青睐。就像《连环画报》1951年创刊号上“发刊的话”中最后一句:“让它一期比一期好,一期比一期有进步!”
同一些发行历史较长的刊物一样,60载的白云苍狗,使《连环画报》经历了创刊、停刊、复刊、合刊四次大动作。当时在画报上露过面的不少作品都出过单行本,有的更成为了连环画的传世佳作。不过,更多的作品仅是发表在画报上,现在大家想要欣赏这些作品,只能通过翻阅《连环画报》才能如愿。而笔者每到一年的11月份,都会订一份来年的《连环画报》。数十年来,通过翻阅一本一本《连环画报》,欣赏了不少各具特色的作品,也提高了自身鉴赏连环画的水平,这也是一直以来都割舍不下《连环画报》的原因所在。2011年,是《连环画报》的花甲之年。有句话说得好:“人生六十第二春”。笔者希望《连环画报》编辑部能在保持画报自身优点特色和艺术品位的前提下,以创刊60周年作为《连环画报》迎接第二个春天的新起点,焕发出“老夫聊发少年狂”的激情活力,将《连环画报》办得更加贴近广大读者,更加具有时代气息,再创《连环画报》第三个黄金时代。
最后,笔者口占小诗一首,作为本文的结语:
回眸创刊一甲子,
栉风沐雨几变迁。
六十初度花再放,
喜迎画报第二春。
老画报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3005712号
Copyright © 2010-2017 laohuabao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